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巩固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17日,由银川能源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师生组成的"脱贫攻坚实践团"在泾源县兴盛乡兴盛村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兴盛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应吉、村党支部书记于银奎等村干部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一行。
在前期了解兴盛村基本情况后,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在村党支部会议室进行了交流座谈。土木建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致远向村民们宣传和讲解了党中央及自治区相关扶贫政策,通过宣讲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就业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其次,驻村第一书记谢书记向实践团介绍了兴盛村在脱贫过程的一些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据了解,兴盛村于2019年底实现154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兴盛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党支部",兴盛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
村文书于连平向大家介绍了该村妇女创收在脱贫道路上的有益做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妇女通过贷款创业、养殖、经营个体户、外出务工等方式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解决了子女教育问题,真正做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驻村队员说到,在基层扶贫中,特别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懂技术的青年人才的帮助,他呼吁广大青年大学生学成后能投身到基层工作中,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学生表示,看到这么多党员干部为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自己备受感动和鼓舞,纷纷表示在毕业后会主动到基层工作,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座谈交流中,两名建档立卡户代表告诉实践队队员们,党的扶贫政策给他们送去了实惠和温暖,家中盖了房,子女上了学,借助产业扶贫种植药材、养殖牛羊等实现了稳定脱贫。座谈会后,村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该村扶贫工作的亮点成果——爱心超市,结合该村特有的"村规民约"制度,通过累积个人积分即可在超市兑换各种商品,极大的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8月18日,土木建筑学院"脱贫攻坚实践团"深入泾源县兴盛村,慰问走访当地困难家庭。实践团队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先后来到了建档立卡、低保户张俊福和五保户于生明老人家。张俊福老人今年72岁高龄,一家三口人,两人残疾,常年需要药物维持进行康复治疗,高昂的医药费使得张俊福一家因病致贫。在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兴盛村领导班子在了解张俊福家庭实际情况后,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通过精准帮扶,家人医疗费用得到报销。多年来,张俊福一家几口住在瓦房中,居住条件特别艰苦,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援建了住房,使得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于生明老人今年也已70多岁高龄,家长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山脚下,家中阴冷潮湿,严重影响老人身体健康,生活十分困难。村上了解情况后,将其列为特困户并进行了精准帮扶,第一时间为老人修建了平房,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交谈中两位老人紧握驻村书记的手说到,他们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一家人摆脱了贫困,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幸福温暖的日子。走访慰问之际,学生志愿者一起帮助老人打扫了庭院,学生们说,看到这些困难老人,他们感慨万千,一方面为老人过去的困苦生活感到同情,另一方面也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他们脱离了贫困。学生们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愿意将来学成毕业后,投身基层,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据村书记介绍,兴盛村在脱贫过程中有一些家庭采取了外出务工的方式来解决家庭经济问题,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将子女留在家中由老人照看,这就导致村中有了留守儿童。他们大的有十几岁,小的仅仅只有六七岁,家长的外出,一方面使孩子们无法感受父母的疼爱,另一方面家中留守的老人因为身体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也不能让孩子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8月19日上午,在实践团马致远书记的提议下,我们组织这些留守儿童,与村干部、志愿者们一起在村支部广场前举行了一次升旗仪式。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高举右手,行少先队礼,齐声高唱国歌,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这次特殊的升旗仪式,给了孩子们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马书记叮嘱孩子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要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好好学习,奉献社会。
升旗仪式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为孩子们发放了学习用品,并和他们一起进行了交流互动,孩子们在笔记本上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愿望。随着交流的深入,孩子们与志愿者们的陌生感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与志愿者们亲密无间的谈笑,志愿者们也表示后期会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兴盛村开展支教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孩子们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