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最新动态

银川能源学院的转型之旅 本报记者 周一青

2016/3/22
19305
  9月16日,银川能源学院三年级学生机械化工专业学生谢哲到内蒙古庆华集团"顶岗实习"。

  "实际上就是提前和企业磨合,觉得合适的话将来就在集团就业。"谢哲笑着告诉记者,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我们学校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许多企业一线技术岗位"lsquo;岗多人少"rsquo;,高级技师更是重金难聘;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校却封闭教学,教师与企业脱离、闭门造车,教给学生的都已经知识陈旧。"银川能源学院副校长田立强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国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银川能源学院藉此转型。在银川能源学院的实验室里,学生张强强在赵春梅老师的指导下做蒸馏实验,形同工厂里的师徒。实际上,赵春梅学历并不高,只有本科学历。但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了12年,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银川能源学院除了逐年提高硬件上投资,近3年累计投入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训设备购置外,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使得兼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达109人。

  "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张强强说。并且,银川能源学院毕业生求职时必然怀揣职业资格证。

  但对于这样的现状,银川能源学院还未满足。目前,包括银川能源学院在内的我区大多数职业学校将实习安排在三学年的最后一年,前两年主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

  "这一"lsquo;先理论后实践"rsquo;的教学模式,收效并不乐观。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而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却没人及时解答。"田立强告诉记者。

  为此,银川能源学院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今后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节课有3位老师同时出现,一位讲理论、一位讲操作层面、一位讲本节课所学知识在企业中实际运用的情况。

  "这就使得课堂生动起来,而且大大缩短了课时。比如石油炼制专业中的石油加工工艺这门课,过去一个老师讲课需要122学时,而且由于在课堂讲专业理论多,显得很枯燥;现在学校通过从理论、实践,企业、设备,工艺优化等不同角度讲,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田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