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神奇土地。银川能源学院就坐落在这片被贺兰山守着、黄河绕着、万里长城护着的红色热土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从1999 年初创的银川大学,到2004年的银川科技职业学院,2012 年的银川能源学院,再到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完善治理体系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全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建设中,用“奋进之笔”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宁夏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服务银川经济建设特别贡献奖、银川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建设发展成果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日报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宁夏频道和《中国教育报》《宁夏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用25载的日积月累换来学校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日新月异。
定位:择高而立 向远而行
乘筚路以开张,秉初心而砥砺。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践行“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锚定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筑牢两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三个立足”,立足于民族地区办学,立足于内涵发展,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聚焦四个重点”,加强专业建设,夯实师资队伍,强化规范管理,确保经费投入和条件保障,着力培养应用型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优良的校园环境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学校首先完善办学基础条件,构建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厚,适合师生学习、生活的美好校园,支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筹谋建设智慧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教学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习应用师生全覆盖。仅2021至2023年度,投入17570万元,新建(扩建)了66 个实验室(新增面积 2500 余平方米),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000余台套(3200 余万元),新增纸质图书 26万余册,改建2栋楼的多媒体教室,新建改建5栋学生宿舍楼。现有王太校区、滨河校区两个校区和闽宁培训中心、鹤泉湖实训中心。校园占地面积91.6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40.9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3.39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9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410.92万元;有宁夏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5万人;有教师940多人,其中 “双师型”教师197人,获批自治区级教学研究团队6个,校级教学科研团队30个,二级学院(部)13个。建校至今,学校已累计为国家培养毕业生6万余名。
立校之本,首推质量。学校唯实以求,唯新必奖,坚持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保障教学中心地位。定期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研究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解决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位校领导联系1到2个二级学院,参与调研、教学检查、听课评教、实验室建设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教学能力竞赛等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仅2024学年,学校共召开教学检查会、听课评教会等各种教学工作会近百次,形成人人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学校引导各服务管理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主动服务教学。人事部门在薪酬福利、定岗定编、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向教师和教学倾斜;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优先考虑和满足教学需求;学生部门坚持带领辅导员开展常规教学纪律巡查,配合任课教师抓课堂教学纪律;科研部门建立相关奖励制度,表彰教师的优秀教科研成果,科研反哺教学;图书馆主动延长开馆时间,为师生提供图书资料、数据库检索和数据查询业务;资产与后勤管理部门定期对实验室和教室的设施设备检查维修,各项资源优先保障教学等,学校自上而下树立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学校还打造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努力践行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三三四”质保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三级教学管理、三个过程控制、四个环节支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先后出台了《银川能源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银川能源学院“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等近百项规章制度。三是深化课程督导,推进课程质量建设。按照“合格课程、优质课程、一流课程”三个层次推进课程建设,开展课程评估、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说课大赛、微课大赛、课程示范观摩、教案评选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坚持每月教学质量监控简报,反映问题和形成典型案例。严格落实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等听课评价制度,开展四级专项“听课月”“校级教学督导与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近三年,学校获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46 门。四是以赛促学,争夺单项冠军,与高手过招提质量。学校每年组织数百名学生和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行业企业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近三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奖 243 项。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两年来,学生公共课程考试及格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基础课程考试及格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课程考试及格率保持在97%以上,招生生源地扩大到13个省份,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好成绩,2021年学校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就业二等奖,2022年、2023年学校连续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就业一等奖。2024年就业率达95.03%。第三方社会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2023届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8.04%,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96.43%、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学校对2018届毕业生5年内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跟踪评价,94.4%的毕业生认为自身能力素质与培养目标要求的能力素质相符合,92.84%的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历程感到满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专业:学科相融 知行共生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人才培养新需求。学校按照“需求导向、质量优先、特色发展”的原则建设专业,联名校以偕行,结大企而合唱。分“培育专业、重点专业”推进专业建设,以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培育)建设专业为抓手,加强专业培育建设。学校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发展,重点建设化工、电气、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统筹建设土木、经济学、计算机类专业。开设本科专业29个,涵盖工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有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重点学科1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重点(培育)建设专业3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2024年新获批1个自治区级产业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聚焦宁夏和周边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银川能源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银川能源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管理办法》《银川能源学院主动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方案》《银川能源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意见》《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一流专业建设方案》等制度和实施方案,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冶集团等23家企业合作共建“物联网与大数据、数智财经、能源化学、智能制造、能源电力、土木建筑技术”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开展《基于IPV6、WBIOT通讯和电子鼻技术的园区网格化异气味监测智慧管理系统研制》《基于5G、电力载波通讯的电梯运行数据直采和机器视觉诊断的电梯安全运行在线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项目研究,其中《“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于“产教研融合、立体互通、强化工程”土木建筑类实践性课程群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创新》获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 泰国西那瓦大学、白俄罗斯私立管理与创业学院、台湾辅英科技大学和福州大学等国际国内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先后签订了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开展学生访学、学历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学校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了《银川能源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银川能源学院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银川能源学院师资培养实施办法》《银川能源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银川能源学院教学名师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为学科专业发展扶持和培养了一批基础较好的教学团队和专业骨干,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
师资:引培并举 提档升级
事业是磁铁石,平台是梧桐树。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内培外引,以专为主”的工作思路,修订《银川能源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广招优秀人才。通过提供安家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通过低职高聘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攻读学位、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等,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型结构不断改善。实施“教师全方位培训计划”“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构建 “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分类培训”多元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按照以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以专业研修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思路,进行分类型、有重点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了新成效。制定《银川能源学院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银川能源学院师资培养管理办法》等,加快师资建设步伐。修订《银川能源学院科研项目工作实施方案》《银川能源学院科研奖励实施方案》等制度,设立“ 十佳科研工作者”奖、“优秀科研团队”奖等奖项,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打造引才汇智“ 强磁场”。向国内扩大招聘范围,加大招聘频次。立项建设教学科研团队32个,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000多万元,扩建和优化实验实训场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新增纸质图书近30多万册,购买中国知网电子期刊资源库,为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条件保障。连续2次上调教职工工资待遇和相关福利补贴,使教职工工资在原工资基础上每月整体上调近40万,年增长775万元以上。每年开展为教职工过生日,奖励工作满10年、15年、20年的教职工上150多名,看望慰问困难职工、老教授,开展座谈会了解教职工的心声。学校还配齐配全交通、午餐费及教学等各项设施,保证教师工作生活两不误。学校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占比达到77.33%,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到20.96%,外聘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比59.68%,等等措施,培养了一批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使之成为青年教师的学习楷模。
德育:内外兼修 行雅品正
用思政的“盐”,讲真理的“味”。学校把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和立德树人的目标紧密对接起来,不断丰富创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进行“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师德标兵”评选 “师德师风考核” “‘ 大先生’培育““校园文化提能增效” “幸福职业人 ” “ 小我融入大我 ”等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科研活动,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高质量推进“三全育人”,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庆典,举办仪式和表彰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近三年,培育创建了4个全区教育系统五星级基层党组织,20余名教师获评自治区级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完善校院两级党校培训体系,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对象培训、预备党员和党员培训,不断强化学生思想理论武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依托主题党团日、新生教育、师生讲党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党情教育等,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三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4594人。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民族团结的自觉性逐渐提高;通过开展常态化表彰青年组织、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迎新季、毕业季、感恩季系列活动、“文明大学生”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使学生感恩奉献、文明素养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社会、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三年来,学校共组建17个志愿服务组织,建立50个志愿服务基地,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积极开展校园保洁、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三年来,校团委引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506场次,招募、调动各类活动志愿者1313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7万小时,参与公益献血3085人次,总计无偿献血量达1113149ml,多次获得宁夏血液中心表彰并赠送牌匾赞扬。“青春筑梦 益暖银能”社区行动在2023年全区志愿服务项目竞赛荣获一等奖,5支团队分别入选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和千支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学生中成立了169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学校荣获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和微电影展示比赛优秀组织奖、2023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桃李争妍,不负芳华。德技并修,增强了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认可度。根据第三方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96.43%,对2023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8.04%。用人单位对2023届毕业生“团队合作”方面的满意度为90.59%、“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满意度为96.67%、“学习能力”方面的满意度为92.75%。
特色:打造品牌 靶向服务
兴校之策,唯重特色。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三大办学特色。
能源化工专业特色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化学工艺”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热能工程”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自治区级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经济”专业成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的“石油化工教学团队”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荣誉,“能源化工教师团队”获批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
实践育人特色创立同行业品牌。坚持与企业合作育人的办学传统,开展双导师互聘,聘请企业导师授课,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或讲义等。土建学院以产教融合、竞赛联动指导机制为基础,构建实践性课程群。“基于产教研融合、立体互通、强化工程”的土木建筑类实践性课程群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创新”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机械学院 “外花键表面淬火装置设计”的创新理论方法研究,获得了第十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团体二等奖,学校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学校社团利用暑期实践活动,“走进闽宁镇,赴山海寻乡情”,参与移民搬迁、艰苦创业的乡村振兴,感受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丰硕成果。2023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团中央 “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护动青春”宣讲实践团获得团中央“三下乡”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董泽恺同学获得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以此为牵引,校政合作有进展。先后受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教育厅、希望教育集团委托或合作开展“‘ 东数西算’宁夏枢纽高等教育和算力产业合作峰会”“ 国际中文教育论坛” 等会展活动。学校荣获“全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宁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等 40 多项荣誉称号。服务地方有突破。自办学以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70%来源于宁夏的贫困山区和农村,给贫困山区和农村学生一个就近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平台。同时为宁夏培养了数万名脱贫攻坚战士和乡村振兴行家里手。据不完全统计,6万多名毕业生80%在宁夏就业,遍布全区各行业各领域。
“三合三融”创新创业特色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学校践行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创业培训相结合,创新创业团队、双创实践平台和校企合作交叉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等创新创业类大赛中,《取之有道-可旋转拆卸的手机通用护腕》《互联网+蜂业数字化力促宁南乡村振兴》两个项目获得国家铜奖,《回收侠-校园废品分类回收先行者》《天空地农艺云平台对土壤盐碱化、荒漠化的研究与治理》等9个项目,获得自治区银奖。在宁夏“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60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等各种奖励307项,获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14项。
远景:放飞梦想 再谱新篇
风正海阔,千帆共进。展开新蓝图,奋进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对接服务“三区”建设、“六优六特六新”和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24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5年学校成功更名为银川工学院。第二步,乘势而上,进一步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202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式评估。第三步,到2035年,创建专业硕士点申报成功,把学校建成自治区内办学实力强、社会评价高、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