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的“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化工科技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能源化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向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校副校长、纳米功能材料科研团队负责人王伟教授和团队成员于海涛老师参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围绕“可持续燃料——交通工具用内燃机的未来燃料”进行了精彩阐述,强调了我国可持续燃料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必将能担当起交通减碳的历史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围绕加速培养新质生产力——“电氢储智”技术发展思考进行了大会报告,徐院士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球正在争夺智慧工业制高点。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共享程度高、自主规划和优化程度高的“智慧革命”正在重塑各行业格局。化工行业也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智慧化工将是必然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围绕“化工品与化工材料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孙院士对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建立高端化产业优势能力,加快石化与煤化工产业的战略研究,研究低碳烯烃生产工艺基础原料和下游高价值产品,满足石化新材料的发展需要。第二,建立高效新能源与石化产业耦合利用水平,开展新能源耦合利用方案和节能减排技术路径的研究,构建循环经济链条,形成融合共生的生态系统。第三,推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于信息数智技术,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接下来的分组讨论中,我校代表积极参与了“化工基础与过程强化”、“反应与分离工程”、“新能源化工”等多个专题的讨论。
中国化工学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还召开了第十届委员会换届会议。我校代表作为参会嘉宾,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在换届会议上,与会代表就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领导成员。我校代表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为推动煤化工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