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银川市“行走的思政课”走进闽宁镇、白芨滩林场

2025/3/27
35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充分挖掘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于近期组织师生574人赴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闽宁镇开展以“回顾光辉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开营仪式 宣讲安全教育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21日早晨在体育馆举行开营仪式,副校长夏宇敏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详细介绍,德育处副主任李小斌和教官针对活动安全分别做了重要强调和温馨提示。

随着启程指令的发布,同学们有序乘上大巴,开启本次活动之旅。

观览闽宁镇 了解沙滩历史演变

银川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第一站来到闽宁镇,参观闽宁新貌展示中心,了解“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历史演变,学习闽宁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感受闽宁两地的山海情深。参观前,副校长夏宇敏和福建省援宁干部、闽宁镇副镇长李辉钦就研学活动的意义和要求以及闽宁镇发展历史做了简要介绍。

走进闽宁新貌展示中心,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品、一本本厚书、一代代人民,都承载着闽宁镇的历史变迁,都讲述着让人动容的历史故事。迈步其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闽宁镇二十余载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前辈们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的璀璨,见证了闽宁两地人民用热血和智慧点亮的光辉!

接着大家乘车前往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育中心,到达本次活动的第二站。

全体师生用餐 

午餐时间,同学们互相交流上午的活动感悟,大家都沉浸在欢声笑语和乐有所获的氛围中。

观览白芨滩 了解治沙历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来到白芨滩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后,副校长夏宇敏和白芨滩林场负责人对白芨滩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要概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墙壁上一幅幅照片,生动展现曾经黄沙漫天、生态岌岌可危的状况。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以王有德为代表的治沙人在艰苦岁月里,无惧恶劣环境,以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开启一场与风沙的漫长较量。他们风餐露宿,肩扛手挖,种下一株株树苗,每一棵都是对未来的希望。

走出展厅,放眼望去,大片防风林映入眼帘,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正是无数治沙人的无私付出,才有如今这般改天换地的生态巨变,这也激励着大家守护绿色家园,奔赴美好未来。

毅行大漠 守护绿水青山

沙漠徒步

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防沙治沙的宏观认知,深入了解治沙基本知识,在基地老师的引领下,全体师生一同踏入沙漠腹地,开展沙漠徒步活动。徒步过程中,脚下是绵软却暗藏阻力的沙地,头顶是炽热高悬的烈日,但全体师生不畏困难,毫不退缩,大家彼此鼓励,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异常坚定。
这场与沙漠的亲密接触,使同学们的意志得到了磨炼,精神经受了洗礼。大家深刻体会到治理沙漠刻不容缓的紧迫性,也对治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般艰苦环境中坚守付出的艰辛与不易,有了更为透彻的感悟。

扎麦草方格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治沙基地,教官为学生讲解治沙知识、工具的使用等。同学们在代入式体验草方格治沙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治沙的艰辛与不易,学生更加明白了热爱劳动、不懈奋斗的意义。

本次银川市“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宁夏闽宁镇、白芨滩林场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堂必修课,是一次生动的劳动教育课,是一节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思政课!通过感受闽宁镇的日新月异,白芨滩的沧桑巨变,增强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让思政课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标。

相信未来同学们会将这次活动感悟化作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不懈奋斗的精神,为守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