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最新动态

“开学第一课”,马院这么上 | 强化思政引领、提升育人实效

2025/9/15
313

为坚守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核心宗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锚定“强化思政引领、提升育人实效”目标,以“传承抗战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深化教学创新,将抗战精神传承、理想信念教育与“四个自信”塑造融入教学全流程,为新学期思政课堂注入鲜活力量,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观礼直播盛况:于历史盛典中感悟使命担当

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学院会议室集中观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这一承载民族记忆、彰显国家力量的历史时刻。直播过程中,全体教师端坐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中的每一个画面,时而认真记录总书记重要讲话要点,时而为受阅队伍的昂扬风貌自发鼓掌,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观礼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强烈的使命感召,必须把抗战历史作为鲜活教材,把抗战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自觉承担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强国伟业的时代责任。

共研集体备课:让抗战精神成为思政课活教材

各教研室聚焦开学第一课主题内容,着力破解思政教学痛点,推动历史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切实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育人要求。针对“思政说教”困境,设计跨时空对话等互动形式,变“单向灌输”为“沉浸式参与”;针对“思政情感悬浮”,用暑期抗战电影、根据地实物触发共情,结合新时代成就等现实案例强化“四个自信”。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开年第一课”的策略与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备课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专题课堂教学:以时代强音铸牢理想信念

课堂上,教师们以“九三”阅兵为纽带,围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解读抗战胜利的深远意义;借助阅兵式中“战旗方队”所承载的功勋荣誉,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让伟大抗战精神可感可触;结合受阅装备的科技含量,阐明我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课堂氛围浓厚而热烈,学生们一致表示这堂课加深了对抗战胜利与阅兵意义的理解,坚定了传承抗战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未来会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学习与实践的动力,努力成长为能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青年。

现场体验教学:以实地沉浸汲取奋进力量

9月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班级齐聚学政广场,在毛泽东同志塑像前庄严集会,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49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祁喜霞老师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通过“原著讲解、沉浸体验、学生研讨”三个环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搬到校内红色实践基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引导学生体悟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汲取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共谈教学成效:以问题导向深化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开学第一课”教学成效,以教研室为单位,采取“专人主讲+集体讨论”等创新方式开展“教师共谈共研”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杨蓓老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任忠明老师依次登台,紧扣基于学生调研、凝聚真实困惑的“问题清单”,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回应学生关切,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政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丰硕的育人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亚楠强调,各位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打造一系列学生能懂、能信、能践行的爱国主义“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

此次“开学第一课”活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思政教育使命的自觉践行。下一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挖抗战历史中的思政元素,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凭借生动的历史叙事、透彻的理论解读、深切的情感联结,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实际行动,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