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能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银能校园

扎根银能20年!从“助教”到“教授”,用时光诠释教育初心

2025/9/16
136

在银川能源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扎根化工教育一线二十载,从初出茅庐的助教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授,从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化身学生心中的 “引路人”;在第 41 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她凭借深耕不辍的育人情怀与硕果累累的教学成果,当选 “师德楷模”。她,就是肖东彩。二十年风雨兼程,她以匠心雕琢课堂,以科研赋能教学,以担当践行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教学革新:打造“活” 起来的化工课堂

“化工课不该是枯燥的公式与理论,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这是肖东彩坚守二十年的教学理念。为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她创新性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起 “理论讲授 + 实操训练 + 视频演示 + 案例解析 + 在线测评 + 作品展示 + 实物教学 + 仿真模拟 + 翻转课堂” 的全方位教学模式,让抽象的化工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在实践教学中,她坚持“真刀真枪” 培养理念:实验室严格按照企业 6S 标准建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里,学生能在高度仿真环境中实操训练;讲解反应釜温度控制时,她让学生化身 “工程师” 讨论优化方案;年产 8 万吨聚甲醛项目图纸、压力传感器、流量变送器等工业实物,更是频繁出现在她的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一线设备。这种 “接地气” 的教学方式,让她的课成为学生争相选择的 “一流课程”,也让 “学以致用” 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科研育人:搭建“校即厂” 的实践桥梁

“科研不是孤芳自赏,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铺路。”肖东彩始终践行 “科研为教学赋能” 的理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活教材”。她主持 9 项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发表 10 余篇高水平论文,带领团队研发出 “四位一体实验装置”“物位检测变送装置” 等创新设备,让实验室具备了真实工业场景的教学功能,实现了 “实验室与生产现场无缝对接”。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了 15 个实验实训项目,更构建起 “校即厂、课即岗” 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系统掌握化工仪表操作、设备维护、技术改造等核心技能;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完成 10 余项区级以上创新项目,在 “新型仪表推介会” 上查资料、做 PPT、上台演讲,既锻炼了专业能力,又提升了团队协作与表达水平。“教学 - 科研 - 实践” 的良性循环,让她培养出的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 “书生”,而是能快速适应行业需求的 “准工程师”。

担当坚守:与银能共成长的“奋斗者”

“银能的每一次发展,都有我不能缺席的理由。” 二十年里,肖东彩的成长轨迹与银川能源学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她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2007 年高职评估期间,她与同事连续奋战 30 个昼夜,即便声带受损,仍用纸条交流指导实操教学;2012 年学校升本攻坚,她废寝忘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助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 年本科评估启动,她率先践行 OBE 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斩获校级教学一等奖,所授课程被评为 “放心课程”。2020 年学校首次本科合格评估 “暂缓通过”,2024 年复评来袭,肖东彩再次冲锋在前:带领团队反复打磨教学档案,精益求精完善每一个细节,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专家进校的 96 小时里,她全程紧绷神经,通宵守候等待指令。当 “通过” 的消息传来,校园沸腾的那一刻,她眼中的泪水,既是对付出的欣慰,更是对学校深沉的热爱。

二十年春华秋实,从青涩助教到“师德楷模”,肖东彩的身份在变,但对教育的热爱与初心从未改变。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求学路,也为银川能源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写春秋”,这既是学生对她的赞誉,更是她二十载教育人生最生动的写照。未来,这位 “师德楷模” 仍将带着这份热爱与坚守,在化工教育的沃土上继续耕耘,培育更多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