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热点面对面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5/19
12520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首先,习近平主席热情而又庄重地表达了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参加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论坛提出了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让“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和贡献,全面论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古丝路精神。接着,习近平主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高屋建瓴地回顾总结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系统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强调这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4年,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在系统总结成绩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继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随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的发展正在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推动落实同很多国家达成的“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协议,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加强创新合作,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中心和平台,并在未来3年提供更多民生项目建设援助,强调“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共商共享。最后,习近平主席希望各国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并预祝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这为我们深刻理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合作倡议,集中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今世界性质和人类未来走向的判断,其基本指向是不但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人类文明走向作出明确判断。此后,习近平主席在众多场合不断谈及“命运共同体”,赋予了命运共同体以丰富内涵,即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决策,并强调欢迎世界各国积极参与,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习近平主席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系列部署和要求。
   自古以来,中国的发展极大地引领和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贡献。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为全世界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用有限的土地养育众多的人口,为许多贫困国家做了蓝本。作为国际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充分利用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引进外资,打造出一个世界工厂,为全世界生产出最廉价的日常用品。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GDP总量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6.7%,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3.2%。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更多的投资,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也创造了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中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的变化升级,都有力促进了全球消费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成为全球市场的消费者。
   “一带一路”是一条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作为中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是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不仅是“一带一路”的理想愿景和建设目标,也是中国世界前途和中国道路的一种判断和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决定着当前和今后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走一条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国道路的一种实现形式,是中国道路在欧亚非和南太平洋地区范围内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伟大实验,它看重的是通过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走出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当今世界,各国致力于本国发展,本身既是造福本国人民的需要,也对世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提出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各项举措,旨在推动中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本国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责任和贡献,是最难能可贵的。据统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近1.5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超过3.5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除去高寒、炎热、沙漠等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带,真正宜居面积大概有1亿平方公里。“一带一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涵盖面积大概有8000万平方公里,占人类宜居面积的80%,惠及了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38.9%。“一带一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国际社会“中国威胁论”声音不绝于耳的境况下,“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从未忘记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中国全方位负责任地履行大国责任,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最初只是运输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陆上丝绸之路,东汉起自古都洛阳,西汉起自古都长安,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北线则是珲春-吉林-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一线。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2000多年前,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最早形成海上丝绸之路通用叫法起始于唐代“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宋元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北线则是北美洲西海岸-北太平洋-日本,韩国-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珲春一线。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除此之外,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为今天“一带一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和现实契机。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的合作势头渐起,各国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重视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经济多元化。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增长需要新动力,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凸显。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其“一带”与“一路”对接,形同雄鹰展翅,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推动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一带一路”解决了向西、向南开放的问题,构成了中国东南西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标志着中国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外部强国之路。
   “一带一路”为实现全球化再平衡贡献强大力量。“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同时,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同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乃至人员、信息和资金移动的新规则,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带一路”积极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深度创新合作。“一带一路”有望构筑全球经济贸易新的大循环,成为继大西洋、太平洋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创新发展空间,把全球发展从“跨太平洋时代”“跨大西洋时代”的两洋时代变成亚欧时代,将欧洲经济圈、亚太经济圈这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圈链接起来,成为未来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世界经济走廊,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地理布局,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统筹国内外形势变化而提出的具有深远国际、国内影响的长远重大战略,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倡导的包容性全球化倡议,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举措。对于国内而言,“一带一路”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统领性战略,是我国实现“开放发展”的主要旗帜和载体,决定着未来数十年我国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于世界而言,“一带一路”是改革现有国际经济治理模式、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尝试,有可能改变未来数十年的世界经济格局。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统筹谋划、系统布局。
   一是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要彼此尊重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彼此尊重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抓好大项目建设,培育新业态,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要以开放为导向,以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为着力点,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建立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群体、反腐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
   二是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也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要积极推动已签订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早日启动、早见成效。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中国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中国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将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打造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
   三是要服从“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加强与国内发展战略的联合推进。“一带一路”是我国重大长远的全球战略,根基在于国内发展,重点在于国际合作,是与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直接有关的国际区域合作倡议。要围绕“一带一路”陆上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重大通道及支点建设,更加重视国内区域与国际区域的有机衔接。要充分发挥贯通南北方、横跨东中西、连接国内外的重要轴带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框架下,西南地区通过珠江-西江经济带,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合作平台和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珠三角与北部湾和西南地区的合作,使广东、广西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地区开放的核心区,云南成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北地区要通过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国际大通道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西北地区的发展与向西开放紧密结合,加强西北地区发展与中亚五国及巴基斯坦等地区的发展需求及发展战略的对接,提升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要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全方位合作,为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要通过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合作平台,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要把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要在“一带一路”的框架指导下,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在“四大板块”的基础上细化政策制定单元,建立目标导向为主导并与问题导向相融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本文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