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宁夏日报 | 宁夏教师赵桂生带着失智母亲上班五年!“以前妈妈为我们挡风雨,现在我要做妈妈的伞”

2024/5/21
2105

失忆、失语、性格暴躁、行动迟缓……

  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老年人痴呆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2019年,银川能源学院教师赵桂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亲刚刚离世,70岁的母亲董德纯,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初期到中期。

  “这个病,因为失忆等,病人本身可能感受不到折磨,但对照顾的人来说,将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大夫的一席话,让赵桂生心里一沉:谁来管?哥哥嫂子都是医务工作者,自己和妻子是教师,人到中年,工作繁忙,还有孩子要抚养,保姆难请,要不送养老院?

赵桂生照顾母亲喝水。

  带着愧疚,赵桂生和母亲去养老院参观了一趟。

  “妈,我看条件还挺好的,送你去养老院行不行?”

  “行吧!”董德纯沉默了一会,吐出两个字。

  “‘行吧’,就这两个字,我听出了母亲的委曲求全。她不想离开家、不想去养老院,但是为了儿子们,还是决定服从我们的安排。”5月13日,赵桂生回忆起当时的那一幕,依旧红了眼眶。

  “不去养老院了!我带着咱妈,不管怎么样,我都管着!”回到家,赵桂生宣布了决定,取得家人的支持。

  带着妈妈去学校住,喂饭洗澡,擦屎擦尿,在病情发作精神不稳定时耐着性子,像妈妈照顾幼儿时期的自己一样照顾妈妈……

  一转眼,五年过去。尽管董德纯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但身体其他机能良好,整个人干净整齐。

  五年时间,赵桂生带着母亲董德纯散步的样子,成为最近几届学生推崇的一道校园风景。

一笔一画写“孝”道

  赵桂生和母亲的宿舍,位于学校职工宿舍的三楼。从宿舍走到办公楼,5分钟。

  但就这5分钟,有时候也会上演“惊险时速”。

  刚到学校时,董德纯还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上班时,赵桂生不反锁门。

  “赵老师,我怎么看到你妈妈在教学楼底下转?”春日里刮起大风,一名学生打给刚刚下课的赵桂生。

  接到电话,赵桂生赶忙小跑回去:宿舍里没有人,宿舍楼底下没有人,教学楼下也没有人。

  问保安、问学生,都说见到老人在教学楼下转。围着教学楼转了将近5圈,才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了母亲。

  “桂生,你冷不冷?”看到儿子,董德纯摸了摸赵桂生的脸。

  “我不冷,咱们回家吧。”一头汗的赵桂生喘了口气,拉着母亲慢慢回了宿舍。

  一年后,董德纯的阿尔茨海默病到了中后期。

赵桂生说,“母亲的眼里好像只有我了”。图片由赵桂生提供

  黑白颠倒。

  白天,无论怎样打扰,她总会“偷着”睡几觉。

  晚上,则精神亢奋。凌晨三四点,要喝水,要上厕所,要说话,要拉着上了一天班的赵桂生在屋子里头来回转悠。有时,把被罩扯烂,有时把布艺床头撕碎。

  “我要说不生气,那是假的。好多个夜里,我崩溃了。我都在想,这还是我那个温柔的妈妈吗?”赵桂生告诉记者,当他崩溃到抱着妈妈痛哭时,妈妈会茫然地摸着自己,就像小时候一样,自己的情绪也就被纾解了。

  第二天,太阳继续升起,一夜未眠的赵桂生正常上班。

  去年,在董德纯的记忆里,儿子赵桂生也被抹去。

  “不管她记不记得,她都是我的母亲。”赵桂生说。

  董德纯虽然能行动,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不知道饥饱、也不知道自主如厕。

  吃饭,只能以流食为主,定时定量,一口一口哄着喂。

  如厕,则要“骗”着。赵桂生“骗”母亲坐在马桶上,吹口哨、听水声。但往往坚持不了5分钟,母亲就一定要起来。没一会儿,拉在裤子里,赵桂生再去清洗。

  “她现在就是一两岁的孩子,我们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她。”赵桂生说。

赵桂生和母亲一起看照片回忆过去。

  去年,为了母亲安全,赵桂生外出开始反锁大门,并请了退休宿管毛桂玲白天在家照顾。

  “赵老师的孝顺,让我很感动,我能帮尽力帮。”毛桂玲亲眼看到赵桂生怎样照顾董德纯,大为震撼的同时,全心全意参与到照顾中来。

  “以前是父母给我们挡风雨,现在我们要做母亲遮风挡雨的‘伞’。”听到毛桂玲的点赞,赵桂生向记者说。

一点一滴画温情

  在宿舍最显眼的位置上,摆着两张照片。

  照片里,董德纯身着婚纱,略施粉黛,笑得和蔼慈祥。赵桂生一身西装,陪在妈妈身边,画面温馨。

  “这是2019年我带母亲到学校住,一位开摄影工作室的学生帮我们照的。”拿起照片,赵桂生擦了又擦,看着照片里的母亲,笑容在脸上延展起来:“当时母亲还有记忆,我们开玩笑,说一辈子没有照过婚纱照,没想到最后和儿子照了一张。我的母亲,是最温柔、最善良、最有爱的母亲。”

一位开摄影工作室的学生帮赵桂生与母亲拍摄的合照。

  1949年出生的董德纯,十来岁就跟随父母从河北廊坊来到宁夏生活。因为赵桂生的外祖父是私塾出身,从小,董德纯和兄弟姐妹就被严格教育,要“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这是根植于中国人血脉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外祖父始终坚持的家风。”赵桂生说。

  良好家风,是立家之本。

  董德纯把娘家立下的家风,传承到婚后小家庭。无论是在银川油毡厂、银川布鞋厂工作,以及在下岗后摆摊卖冰棍,董德纯一直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对于双方父母,董德纯坚持孝字当先,贴心照顾。尤其是在下岗后,家庭收入开始困难。董德纯不得已开始在光明广场推个小车卖冰棍,却依然乐观积极,教育两个儿子“只要是劳动收入,那就是光荣的,一点也不丢人。”

  对于两个儿子的成长,文化程度不高的董德纯从不说教,坚持以身作则。仅有二年级文化水平的董德纯,开始学认字、学读书。在简陋的家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打牌、不吵闹。只要学习需要,即使手头再不宽裕也要满足孩子们要求。

  点点滴滴,潜移默化。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赵桂生兄弟俩都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成为教师、医生。

  儿子成家立业后,董德纯又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任务。

  如今董德纯立下的家风,传承到了儿子们的家庭中。赵桂生说,当初自己提出“带着母亲到学校住,周末再回市区一家团聚”时,妻子不是没有过怨言。但多年来的相处,也让妻子心甘情愿把“孝”字放在了第一位。正上高二的女儿,假期会来陪着奶奶住两天,让奶奶怡享天伦。

一言一行守传承

  对于赵桂生的故事,银川能源学院的教师们深为感佩。

  对于赵桂生母子的身影,一届又一届学生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孝感天地,大家纷纷伸出了手。

  学校免费提供70平方米的宿舍,供赵桂生母子单独居住。

  春天的野菜饺子、秋天的螃蟹……有时令蔬菜水果或者出差购买了当地特产,老师们总惦记着给赵桂生带一份,请阿姨尝尝。

  保安、宿管,看到董德纯单独出门,就会格外留心。

  来自学生们的关心,则更让赵桂生感动。

  疫情期间,赵桂生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忙得昏天黑地。“看到赵老师这么忙,我们就主动提议,没课的同学们排个班,轮流照顾奶奶。”商学院财务管理2105班学生海瑞告诉记者。

  孩子们的陪伴,让董德纯感到了快乐,也让赵桂生安下了心工作。

  “赵老师把母亲带在身边精心照顾5年。如果我不在这里上学,真的难以想象还会有这样的人。”海瑞说,赵桂生的一言一行,让她看到了“孝”的美,回家也更敬爱父母长辈。

  “90后”教师冯宏富,和赵桂生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更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去交往。”

  “好小伙!为你点赞”“大学四年,见证了模范”“那天你扶阿姨去水果店,我在你后面,拍下了学校最美、最温暖的一幅画”……在赵桂生的朋友圈里,满是这样的留言。

赵桂生推着母亲在校园中散步。图片由赵桂生提供

  赵桂生和母亲,成为校园里的“思政活教材”。

  “孝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我想我会坚持下去,照顾母亲到最后。希望我的女儿也能传承下去,做一个心中充满温暖、爱家爱国爱党的人。更盼望以我的努力工作、我的以身作则,让学生们更快地成长成才。”赵桂生说。

  “嗷嗷,睡觉觉,猫来了虎来了……”儿时母亲唱的童谣,如今在赵桂生口中唱响。

  母亲的爱滋养了子女,子女的爱回报了母亲。

  爱的传递,还在继续。(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陈瑶 见习记者 杨嘉琪 文/图/视频)

作者:周一青 陈瑶 杨嘉琪责任编辑:李静审签:马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