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能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银能校园

《星星的故乡》:书写戈壁滩上的紫色奇迹

2024/6/22
5569

作者:王 东

  黄河岸边的塞上江南,贺兰戈壁的紫色奇迹。随着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首次得到全景式呈现。故事立足于大时代中的小切口,从返乡守业青年的视角切入,着重展现了新生力量在时代发展浪潮中不畏艰难、勇立潮头的蓬勃朝气,讲述了两代葡萄酒人锐意奋进,将“戈壁滩”变成“金沙滩”,打造“紫色经济”的故事,绘就了一幅西部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

  欲扬先抑的叙事节奏

  该剧以民营星星酒庄的发展为主线,辅以欧阳易星与齐路两位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呈现出先紧后松、欲扬先抑的节奏。老庄主欧阳斌在贫瘠的大地上,用汗水和艰辛开拓葡萄酒事业。面对突发的车祸,年轻一辈的女儿欧阳易星在危难时刻抛下自己心爱的音乐,毅然投身于父亲未竟的事业。看似欣欣向荣的星星酒庄实则举步维艰、暗流涌动,欧阳易星的就任加速了矛盾的激化,让问题逐个浮出水面。账面资金的短缺、银行部门的追贷、下属魏军的叛变、石头村村民的信任危机等,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没有给欧阳易星丝毫喘息的机会,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酒庄的生死存亡。

  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在齐路研发的葡萄酒海外获奖后得到缓解,叙事节奏也随即放缓,叙事重心从解决酒庄危机转移到振兴葡萄酒产业发展。同时,将主人公的事业线和感情线合理交织在一起,为剧情添加了适当的“甜度”。一个是曾经追逐音乐梦想的女大提琴手,一个是师从欧洲葡萄酒酿造名师的天才酿酒师,两个年轻人因葡萄酒而结缘,最终选择坚守家乡的葡萄酒事业。从机场的偶遇,到困境时的陪伴,两位年轻人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和利益的考验,苦尽甘来。星星酒庄也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前进,扩大经营,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品以二人为典型,塑造了励志、创新的宁夏第二代葡萄酒人形象。没有落入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俗套,而是在展现青年人事业观、恋爱观上具有正面引领价值。

  特色鲜明的女性塑造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本剧没有一味将商场打造成男性的战场,而是另辟蹊径,成功塑造了特色鲜明的女性群像。单纯、重情的欧阳易星一出场便以不完美的形象示人,她以一个外行人进入葡萄酒行业,有时会犯错,也会动一些歪心思,但幸好身边有父亲的挚友石茗山和男友齐路的帮衬,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坚守底线、不忘初心。善良和真诚是她性格的底色,也是资本游戏中的立身处世之本。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商战的本质其实更是人性的试炼。

  与欧阳易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邱一涵,不论是对于星星酒庄的“帮助”,还是为政府主办的沙龙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她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她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女商人,但她又不让人讨厌,因为每一次犯错她都能及时弥补。比如在面对外国经销商的栽赃陷害和利益诱惑时,她能守住本心,对于分寸的把握恰到好处。

  除了两位核心角色之外,女酿酒师高玉洁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老一辈酿酒师石茗山唯一的弟子,高玉洁前期给人一种刻板、固执的印象,师父定下的规矩是她雷打不动的金科玉律,甚至不惜和齐路唱反调,因此她也难逃“被挥泪斩马谡”的结局。师父石茗山深知她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用心良苦地让她到爱德堡酒庄工作。作为一个酿酒师,不能走到酿酒一线,甚至还要陪客户喝酒,夹缝中生存的经历逐渐磨平了她的棱角,让她明白了职场最现实的生存法则。

  略显遗憾的是,作为国内首部以葡萄酒为叙事母题的电视剧,葡萄酒元素在剧中沦为不折不扣的道具。对比海外类似题材的《漫步云端》《杯酒人生》等影视剧,葡萄酒往往是故事“无言的主角”,不仅丰富了情节,增加观众对于葡萄种植、酿造技艺以及品酒知识的了解之外,还能隐喻角色们的心态。本剧中,科普内容基本点到即止,以酒喻人的设计更是缺失。剪枝、展藤等种植技术成了主角们的说教与摆拍,品酒的基本规则在齐路嘴里成为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受。葡萄酒和角色人物并没有形成深层次的有效互动,没有赋予葡萄酒真正的灵魂。酒与人的脱节制约了这部剧的上限。

  总的来说,作为继《山海情》之后又一部反映宁夏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电视剧,《星星的故乡》以葡萄酒这一特色产业为切口,展示了区域建设过程中以产业发展、时代风貌、文化特色等作为内容创作的新切口、新风貌,展现了文艺创作中个人与家国、平凡与伟大、小我与大我的主题关系,书写了一首乡村振兴的伟大诗篇。(作者王东为银川能源学院信息传媒学院教师)